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卷一(3-3)


第三章 非洲及巴尔干半岛各国的战争
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1968
 第二次世界大战卷一(3-3) 现在和今后,战争继续在非洲、巴尔干半岛各国和海上进行。 
    一、大西洋之战 
  护航战对英国是生死攸关的。如果人员和武器不断地葬送海底,那末调动英联邦的资源,以及美国人日趋积极友好的态度,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这场战争开始时,英国并不真正缺乏货船。虽然开战后驶入英国港口的外国船只的数量较和平时期大为减少(因船主竭力希望不殃及他们的船只),但德国自1940年夏季以来的胜利,却带来幸运的后果,使英国的商船队增加了挪威,荷兰、法国、希腊、比利时和波兰等国的船舶约一千六百艘,总吨数近七百万吨。 
  但是,额外增加吨位所获得的好处,却由于新的困难而大为抵消了。首先,这些船舶一般都得行驶远得多的距离:战前从欧洲被占领国运来的物资,此时必须由欧洲以外的地方供应,要经好望角绕道非洲,而不是经由苏伊士运河这条捷径。东海岸的港口既然无法使用,西海岸的港口势必拥挤不堪,因为这些港口必须容纳各类货船,而那里又没有装卸货物的设备。例如,在此时经常使用的弗里敦或非洲西海岸其他设备简陋的港口,诸如卸货和转运内地等工作所耗的时间就非常长。 
  皇家海军积有几世纪的经验,又由于它全盘通晓海战的一切问题而具有传统的综合素质,本能的反应以及当机立断的能力;因此,对任何任务,不论多么困难,它都确能应付裕如。然而,它也不得不面临一些难以逆料的危险。例如,为了对付大量的水雷,1940年11月,它被迫投入七百多艘扫雷舰。它还由于某些方面的缺陷而蒙受损害。 
  例如,由于护航舰只不足,皇家海军为运输船队提供保护仍然困难重重。这些运输船队以三十或四十艘为一组,笨重地行进着,速度最慢,平均每小时仅十海里;它们排列成四或五个横队行驶,每十艘或十艘以上的货船只能有一艘小型护卫舰或驱逐舰保护,以免遭到可能的袭击。 
  然而,就海军而论,由于它有自己的航空兵,空中支援问题已得到圆满解决。此外它还被授予优先使用海岸防御司令部所属各空军中队的权利。但挪威的战斗业已表明,船只是容易受到空军的攻击的;船上的防空武器不足以防御自己;总之,没有足够的火炮去武装商船。德国的轰炸使海军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减少,还妨碍了各港口的工作。 
  而且,德国潜艇此时获得了额外的设备,使它们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它们的基地已扩大到斯塔万格、特龙黑姆、洛里昂、圣纳泽尔、拉帕利斯和波尔多,因而把整个不列颠群岛都置于包围之下,还能往来多佛海峡而不受攻击。1940年6月,活动于大西洋的德国潜艇平均仅十二艘,此外还有几艘意大利潜艇;而到1941年5月,已有四十艘德国潜艇,其中最大的一艘为八百吨级,航程达一万五千海里。 
  大多数潜艇比运输队船行驶得快,因此能够在不同的地点接二连三地进行袭击。自德国空军给邓尼茨海军上将提供了一支航空力量以来,准确测定运输船队的位置就更加容易了。 
  因此,英国船舶的损失是使人吃惊的。从1940年每月三十四万吨的最高额,上升到1941年4月的六十五万吨,比英国和加拿大的造船厂正在制造的总数还多。当希特勒把封锁圈扩展到格陵兰时,运输船队在纽芬兰以南也遭到了袭击。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给予英国的五十艘驱逐舰(尽管是旧的),以及美国海军在保护运输船队方面所给予的帮助,就远不是单纯的象征姿态了。 
  根据杜黑的理论,英国曾试图用空中轰炸摧毁德国的潜艇基地。尽管基地周围的城市饱经轰炸,但停在坚固的水泥掩体里的潜艇仍然安然无恙。因而证明,更为可取的方法是,当潜艇在海上运输船队附近潜伏的时候,把它们侦察出来。为此目的,自1941年起,海岸防御司令部的飞机都安装了雷达,能发现三十海里之外的潜艇,虽然随后能否击沉它们则又是另一回事了。 
  另一料想不到的事是,1940年冬,德国海军再度开始从布列斯特和洛里昂派遣辅助巡洋舰及重型舰只袭击海上运输船队。为了搜寻它们,皇家海军不得不把自己的舰艇分散到七大海洋。在印度洋,舍尔海军上将号攻击往来于澳大利亚和好望角之间的英国货船。连重型战列舰俾斯麦号也于1941年5月投入此项用途。它的踪迹很快便被侦察到,但那时它已击沉了战列舰胡德号,随后它遭到英国航空母舰胜利号和皇家方舟号的追击,受创后被诺福克号巡洋舰的大炮击沉。这时,德国海军才深切地感到没有建造航空母舰的失策。雷德尔海军上将只得暂时停止派遣军舰进入大西洋。但潜艇仍卓有成效。在地中海,英国的处境并未好转。 
    二、地中海海战。对抗的双方 
  阿斯曼海军上将写道,“由于有了飞机、潜艇、水雷和小型快艇,地中海简直成了内海,没有可能在那里部署强大的海军。”英国的属地特别容易遭受攻击,“即使对于一个并无海军的敌人来说也是如此”。自法国舰队退出战争后,英国对地中海的控制更加岌岌可危,因为皇家海军的大部力量要投入保护大西洋上的运输船队。在地中海,意大利占有最重要的战略地位,这是由于它在地理上位于地中海的中央,并在西西里和潘特莱里亚岛有前进基地。可是,在意大利从北到南截断地中海的这条链子上还有薄弱的一环,这就是突尼斯。墨索里尼早在1940年6月就想占领突尼斯,但为了不引起法帝国的不满,希特勒劝他把这块地方留给维希政府。反正比塞大已经被弄得丧失作用了。 
  在希特勒对这次战争的总构想中,地中海究竟占据什么地位呢?尽管雷德尔海军上将一再建议,他俩不认为它是个重要的战区。据哈尔德将军说,希特勒认为,无法不让英国在那里占优势。德国在地中海所能做的,仅仅是进行“消耗战”,注意“尽量做到节约使用兵力”,从而推迟英国在那里充分发挥优势的日子——由于英国将在别处被打垮,这种优势总有一天将失去意义。据哈尔德将军的看法,对此持不同的意见的德国海军,“正按照大陆概念在做梦哩”。 
  的确,在轴心国伙伴分配它们的具体任务时,曾经同意地中海是意大利独占的地区;墨索里尼对此极感兴趣,而且也不断地提起过。这些“平行的利益”确实使这两个盟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但也阻挠他们拟订任何旨在一致行动的计划。它们在参谋一级建立了联络,但每个伙伴都唯恐有损本国的独立性,不想透露自己的方案。只有到情势严重的时刻,这两个独裁者才同意采取共同的决策。 
  显然,意大利最感兴趣的是把英国赶出地中海。墨索里尼经常说过,意大利是那里的“囚犯”,只有砸开监牢的两把锁——直布罗陀和亚历山大,意大利才能获得自由。事实上,1940年7月11日,这位领袖用极其坚决和富于挑衅性的措词发布命令,要砸碎这两把“锁”。但两天后,他又收回命令,未作任何解释,事实是,意大利海军承认,它没有力量执行这样的命令,并且海军司令部也支持这一意见。搜寻并消灭英国舰队,是它们力所不能及的任务,想要这样干的任何尝试,只会“落入英国人的圈套”。 
  意人利海军实际上在很多方面都有严重缺陷。1940年8月,两艘战列舰利托里奥号和维多里奥·威尼托号编入现役。意大利海军增加了这两艘军舰,显得大有希望,因为它们不次于英国舰队中的任何军舰。然而,同其他较老的军舰一样,这两艘新战列舰也是泥足巨人,因为它们既没有航空母舰的护航,又缺少陆基飞机的有效掩护。实验性的雷达已经在里窝那试验过,但实际上没有一艘船装备了它。因此,意大利舰队既瞎又聋,敌人能侦察到它,而它自己在受到进攻前却对敌情一点不能觉察。由于缺乏适用的火炮瞄准装置,舰炮在夜间无法使用;在这个时候,舰炮甚至不装炮弹。舰队还缺少猎潜舰艇和进行两栖作战的小艇。在它拥有的一百零八艘潜艇中,二十艘已因过时而退出现役;三十三艘被派往大西洋,在6月14日到29日的两周之内损失了其中的十一艘。尚在地中海服役的只有五十几艘,它们的引擎有嘈声,容易被监听装置测到;它们又不能迅速转弯,潜水也慢,因而非常容易被上空的敌机击中。 
  如果再加上它们的水雷陈旧而效能差,以及西班牙战争使它们的后勤陷于混乱,我们就清楚地看到,意大利海军是一支二流军队。有强大盟军支持时,它还能起一部分作用;但是让它独当一面时,就没有能力采取任何独立的、大规模的主动行动。而且它的燃油供应已处于危险状况;估计存油到1941年6月即将告罄。由于要供应北非的战斗部队而必须同该地保持经常的联系,所以优先权几乎完全给了船队,燃油则用于护航舰只。 
  因此,意大利最高司令部,首先是海军司令部,把意大利舰队看成是太过宝贵的财产,不容许轻易滥用。这种担心使意大利舰队失去了任何主动性,因为它使意大利海军部对最细小的事情都要干预,从而剥夺了指挥人员发挥主动性的一切机会。 
  但英国地中海舰队(意大利舰队在它面前觉得有点自卑)并不是打不垮的。它撤出了马耳他,把舰艇分成两个中队,分别以直布罗陀(归萨默维尔海军上将指挥)和亚历山大港(由坎宁安海军上将统率)为基地。从很多方面看,对米尔斯克比尔的进攻无非是软弱和恐惧的表现。然而不同于意大利舰队,每一支英国分舰队都有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相配合,形成一支难对付的战斗力量。有巡洋舰和鱼雷艇护航的战列舰为航空母舰提供防空支援,而航空母舰上的战斗机又提供全面的空中掩护。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的力量差不多是不变的,但英国这两支分舰队则由于其他战区的需要,舰只数目有时就减少到了危险的地步。意大利海军通常没有利用敌方的这种暂时的弱点。 
  英国人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使他们的海上运输船队能避免走绕好望角的那九千海里长的航程。船舶由以直布罗陀为基地的分舰队护航到比塞大港外,东地中海则由亚历山大港的分舰队负责,而中间一段,马耳他岛就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了。 
    三、马耳他问题 
  马耳他岛离西西里只有六十海里左右。甚至在战争开始之前,意大利海军就明白,要保证向非洲补充军队给养,只有轰炸马耳他,迫使它投降或把它摧毁。英国方面认为,马耳他很快便将无法据守,所以意大利于1940年6月发动首次空袭时,英国便从该岛撤出了地面部队、潜艇和飞机。这样,意大利海上运输船队在前往利比亚的途中,便能不受干扰地经过马耳他。 
  英国在了解到意大利的空袭并不严重后,便于1940午11月把兵力大批调回马耳他,把它当作航空母舰使用。于是,意大利海运就开始遭到损失。 
  意人利空军只能部署约一百架飞机轰炸马耳他。但1940年12月,德国人调来四百架飞机的一个中队 [ 注:c原书如此 ] ,以西西里为基地,从1941年1月起不断地猛烈轰炸马耳他的空军和港口设施。很快就看到了成效;意大利货船被击沉的少了,而且以马耳他为基地的英国轰炸机暂时停止了轰炸那不勒斯、墨西拿、拉斯佩齐亚、的黎波里和班加西。此外,有一艘英国航空母舰被严重炸毁。“马耳他问题”看来正以对意大利有利的方式得到解决。 
    四、地中海的海战 
  虽然在希特勒眼里地中海是次要的战区,丘吉尔却很快就明白,鉴于德军的节节胜利,地中海此时已是唯一可能的前线,可以在那儿重创敌手中最弱的那个,以防止对不列颠群岛的严重威胁。达到这一目的最直接途径是,争取法国属地继续战斗或重新投入战争。但贝当、魏刚和诺盖对丘吉尔的邀请和呼吁概不理睬,而盟军对达喀尔的进攻(想借此争取法属西非加入盟军一方)又以失败而告终。 
  在此期间,意大利海军正被英国舰队骚扰得狼狈不堪。7月9日,在卡拉布里亚南面斯蒂利奥角发生一场遭遇战,意大利的一艘战列舰和一艘巡洋舰被击中;待意大利轰炸机飞到时,战斗已经全部结束,它们却把一些炸弹扔到自己的舰队上了。7月19日,在克里特的斯巴达角,又发生一次冲突,一艘意大利巡洋舰被击沉。意大利轰炸机及时飞临战斗地点,袭击了正在搭救幸存官兵的英国军舰。 
  英国当时试图来一次大胆的行动。1940年11月11日,一支规模很大的海军部队设法驶过了地中海中部而没有被察觉。夜间,辉煌号航空母舰在五十英里之外的地方,以二十四架飞机分两批轰炸了停泊在塔兰托港外的意大利战列舰,重创了六艘中的三艘;另外,两艘巡洋舰被炸得失去了战斗力。坎宁安海军上将写道,“它们都已自食恶果。”同时,英国舰队的一部分采取配合行动,攻击奥特朗托海峡的商船。11月12日一整天,英国海军部队一直未被意大利空军侦察到。 
  意大利人只得将剩余的舰只调至那不勒斯,它们仍能在西地中海活动,但已不能在东地中海活动了。塔兰托的胜利大大地提高了英国人的士气。海军大臣给坎宁安海军上将的信中说:“在塔兰托的消息传来之前,全体阁员都垂头丧气;但塔兰托的胜利对他们起了极大的振奋作用。”地中海的力量对比起了全面的变化。 
  在这首次胜利的鼓舞下,英国另一支分舰队于1941年2月6日由直布罗陀出发,佯装开往大西洋之后,却向热那亚驶去。9日清晨,它未被察觉地炮轰热那亚港口和工业区。意大利出动了将近两百架飞机搜寻它,但徒然无效。 
  意大利的唯一成功之处是用潜艇向利比亚运送武器弹药而未遭损失;但是,使潜艇仅限于起这样一种作用,意味着大大减低了它们的重要性。前已证明,没有德国的支援,意大利人并不构成非常可怕的威胁。他们在非洲进一步提供了这样的证据。 
    五、东非的战争 
  从地图上看,意大利军队能够从利比亚和埃塞俄比亚发动钳形攻势来夺取埃及和苏丹。1940年8月,他们也确实毫无困难地就占领了未设防的英属索马里,随后又侵入苏丹和肯尼亚。意大利人在埃塞俄比亚有大量军队,由奥斯塔公爵指挥,但他们的装备陈旧,只有少许反坦克武器、一点儿存油、六个高射炮连、三十架卡普罗尼式战斗机。根据佩森蒂将军的说法,这种飞机乃是“博物馆里极好的陈列品”。几支土著部队配备的是奥匈帝国时代的枪炮。 
  总的说来,土著人是不可靠的。在意大利占领下,对土著部队很少尊重,这就意味着,叛乱有一触即发之势,在绍阿和哈勒尔尤其如此。尼戈斯 [ 译者注:尼戈斯(Negus),埃塞俄比亚皇帝的称号。 ] 海尔·塞拉西于1941年1月回到埃塞俄比亚,激励了反对派。由于英国人的煽动,游击战逐渐扩展,非洲土著军全部逃跑,加人了“爱国者”的队伍。 
  在这种情况下,奥斯塔公爵七万士兵的处境就更加危险了,因为他们与本土的联系已被完全切断,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只收到过一船大米和燃料油。虽然由于吉布提领地的中立(勒让蒂约姆将军曾争取吉布提倒向自由法国但未获成功),埃塞俄比亚要塞受到它的保护,但仍被一支从苏丹和肯尼亚出动的由英国人、印度人、南非白人和自由法国战士组成的混合部队所包围。北面,普拉特将军渗入厄立特里亚境内,于1941年3月在克伦击溃意大利的抵抗,并占领阿斯玛拉和马萨瓦,俘虏一万五千人。在南面,坎宁安将军攻入意属索马里,向西北斜线推进,在1941年2月突破意大利的防线,俘虏二万人,并于4月抵达亚的斯亚贝巴。奥斯塔公爵逃往安巴-阿拉吉高原,1941年5月在那里投降。 
  意大利国王做埃塞俄比亚皇帝为时并不太久。尼戈斯重新登上万王之王的宝座,签订了使埃塞俄比亚与英国之间建立密切联系的条约。在这一地区,除对吉布提的封锁持续到1942年12月该城倒向自由法国时外,战争已经平息。 
  就自由法国而言,为数不多的人在勒克莱尔率领下,从乍得出发,经过一千英里不毛之地,很内行地俘获了配备较好、人数较多的驻守库弗拉的意大利军队,使法国重又投入战争。勒克莱尔将军在这块他刚夺得的沙漠绿洲上宣誓:在他没有使法国国旗重新在梅茨和斯特拉斯堡升起前,决不放下武器。当德国人正在巴黎不可一世的时候,这些话显得空洞无力。 
    六、意大利人在利比亚遭受的挫折 
  埃及在整个中东具有极端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控制着英联邦的主要命脉苏伊士运河;任何一个占领埃及的强国(或许土耳其不在此列),都能左右阿拉伯的舆论,使之有利于它。因此埃及的功能就是提供通往丰富的石油产地的通道,而石油资源在摩托化战争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埃及也是意大利帝国的关键所在。 
  战斗的双方都知道它的重要性,甚至在德国可能在不列颠群岛登陆的前夕,丘吉尔还把英国陆军从敦刻尔克抢救出来的少量坦克中的三分之一调往埃及。一支英联邦军队逐步在那里集合起来,其中主要是澳大利亚人、印度人和新西兰人。1941年1月初,韦维尔将军手下有十五万人。 
  墨索里尼方面,他命令巴尔波元帅以其部下十七万五千人对埃及发动进攻,齐亚诺并于1940年7月向希特勒证实了这一决定。但巴尔波曾表示不同意,理由是缺乏摩托化运输工具,以及只配备机枪的意大利坦克和英国坦克相比处于劣势。这时,德军显然有充分的物资来弥补这些短缺。但墨索里尼最不愿意为此向希特勒求助,而德国最高统帅部也不会非常热心地提供这些物资的。甚至在塔兰托之战打败后,1940年11月15日在因斯布鲁克举行的意德军事会议上(那是这类会议的第一次),轴心国的这两个伙伴彼此仍保持着距离。会议的结果是里宾特洛甫发表一项声明,说德国并不想在阿拉伯世界谋求政治上的利益,其次,德军处于一种可以说是中立的地位。在此后九个月中,他们陶醉在已有的成就之中,其结果是听凭意大利人明显地证明自己极端软弱无能,并使英国人从他们原先的劣势中逐渐恢复过来。 
  可是,一个反对英国的阿拉伯大阴谋正在中东策划中,中心是伊拉克,为首的是耶路撒冷的伊斯兰教法典说明官。阴谋者们已将他们的愿望告知罗马和柏林,这就是“根据阿拉伯人的民族利益和种族利益解决巴勒斯坦的犹太人问题”。他们正策划在外约旦和巴勒斯坦举行一次暴动,并希望在叙利亚用法国军队仓库里的武器武装一万人。 
  但为了激励阿拉伯人,还需要意大利人取得某些惊人的胜利。1940年9月,格拉齐亚尼将军终于聚集了他的部队,配备了物资。但他发现自己面临某些地理方面的麻烦情况。他的增援部队得通过艰苦的地面,穿过大草原似的半沙漠地带,并且只有一条路,沿岸只有一个城市居民点。因此,格拉齐亚尼只是缓慢地、谨慎地而且极其有节制地向前推进。 
  他占领了苏卢姆和西迪巴拉尼,在那里停下来修筑防御工事和一条输送饮水的管道。在此,他消耗了三个月的时间,而英国人就充分地利用了这段时间。倒是英国人在12月以一支三万人的摩托化小部队发动了进攻。意大利人冷不防地受到猛烈的袭击,混乱地进行撤退而不可收拾。他们有三个师被歼灭,空军完全从天空消失。英国人推进约四百五十英里,1941年1月占领巴迪亚,嗣后攻克四围筑有双层混凝土防御工事的昔兰尼加的最坚固的海军基地托卜鲁克。澳大利亚人于1月21日发动进攻,两天后该城便投降了。英国人进抵位于的黎波里塔尼亚边境的奥格拉,俘获十万人。 
  由于后勤和政治方面的原因,他们在该地停止前进了。“沙漠战的规律”第一次充分地对他们施加了压力,在某一时刻,一支军队必须停止它的胜利推进,因为供应跟不上;而另一方面,失败的一方则由于供应线越来越短而重新获得力量。于是,又出现了均势。此时战争的另一特点是,英国无力履行它承担的所有义务;因此,说来也怪,意大利在希腊的另一次挫折将要减轻它在非洲受挫而导致的巨大影响。 
    七、意大利在希腊的挫折 
  实际上,墨索里尼是在1940年10月15日决定进攻希腊的。这一表面上看来似乎并不重要的行动,结果却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有重要性的决定之一。看来墨索里尼的野心颇大,而其动机却甚渺小。显然,征服几座秃山,对意大利人口的过剩或经济的贫乏问题,都不能有所解决。从战争而言,通过伊皮鲁斯并不是到达亚历山大港的最近道路。最后,意大利进攻希腊,意味着让英国人在欧洲大陆重新获得一个据点的机会。希特勒在1940年7月同齐亚诺会谈时,全神贯注于他的粉碎英国的计划,毫不隐讳地希望在中欧或南欧不再另辟战场。同样地,他也从未停止过劝告头脑发热的匈牙利人,要他们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为了重新获得特兰西瓦尼亚而进攻罗马尼亚人——这一劝告无异是命令他们束手静坐,什么也别干。 
  墨索里尼此举的动机,看来是由于妒忌希特勒的胜利。他急于想同希特勒一样凭自己的主动性和力量获得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成就,使他摆脱被动的配角地位,并在最后分享胜利果实的盛宴上占有一席之地。根据齐亚诺伯爵和外交官阿尔菲耶里的看法,在此以前他的一切计划都毫无例外地连遭失败,已使他内心充满了病态的耻辱感,这种感觉又开始变为一种长期沮丧的情绪。特别使他愤恨的是,德国在罗马尼亚——既是拉丁人的土地又是他的禁脔——居于统治地位,以及希特勒为了同维希法国这个战败国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而采取的虽说是为时短暂的行动。为了冲出这种邪恶的魔法圈,这位领袖必需在一场平行的战争中获取荣誉。这是一场将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赢得的战争,因而可以实现他那使意大利获得地中海霸权的梦想。 
  但是这次军事行动的准备工作做得无法再糟了。鉴于法西斯党魁们认为这一计划无非是形式而已,巴多里奥元帅提出了保留意见。他认为打算使用的兵力是不够的,他要求给予时间仔细检查这一战役的各个方面。他的第一点意见被接受了,但第二点却遭到拒绝——墨索里尼坚持立即行动。至于海军,据布拉加丁说,连商量一下都没有,尽管派给它的任务是占领希腊的岛屿,并在一夜之间把三个师运过亚得里亚海。第一个障碍就是所需要的航运量(每日一万吨)和阿尔巴尼亚港口能够吞吐的数量(每日最多三千五百吨)之间的悬殊。11月1日,都拉斯港口已完全被超过码头区面积的船舶所拥塞,而已经卸到岸上的三万吨物资又无法运往内地。可是谁也不敢反驳领袖,甚至不敢指出他那些指示和估计都是根据向他提供的不同方案间混乱不一的情况作出的。 
  意大利人在第一次进攻中投入十一个师,后来增至十六个师,随后又增至二十五个师。希腊人开始只能用第一线的四个师抵抗他们。到10月底,侵略者赢得一些初期的胜利,但由于公路路面狭窄,为数又少,而且被秋雨冲坏,他们很快就停止前进。希腊全体老百姓团结在自己政府周围;山地村民,无论男女,都用粮食供给他们的军队。11月中,由于土耳其人发表了决不参战的声明,保护了希腊的后方免受保加利亚方面的进攻,希腊人便发动反攻,迫使意大利人全线退却。不到十天功夫,侵略者被推回到他们起点之后。意大利宣传机构编造谎言说,希腊人想阻止伯萨格利里战略撤退的企图正遭失败。整个被占领的欧洲对此无不捧腹大笑。芒通城外,朝着意大利竖起一块块标语牌,上面写着“希腊人,请就此止步,这里已是法国。” 
   12月4日,希腊人源源而至,压向阿尔巴尼亚主要港口之一的发罗拉。巴多里奥成了替罪羊,并由乌戈·卡瓦列罗接替,但这并未曾使形势有所改变。当英国潜艇甚至渗入到奥特朗托海峡并击沉意大利船只,以及阿尔巴尼亚人又蠢蠢欲动的时候,帕普哥斯将军于1941年1月间竭力迫使意大利人撤回本国。意军既在伊皮鲁斯受挫,又在利比亚败北,墨索里尼别无良策,只好求助于希特勒。他于1941年1月10日与希特勒会晤,虽然由于他希望到达时能戴着胜利的冠冕,起初曾推迟过会晤的日期。他对齐亚诺说,“见到他的时候,实在难以为情。”希特勒的同情的语调真正地激发了他。在分手后,墨索里尼又恢复了元气,派遣部长们和高级法西斯党人前往希腊作战。 
    八、德国和英国介入希腊 
  意大利领袖的行动对希特勒说来是一件不愉快的意外之事。对于他的伙伴事先没有向他说明意图,希特勒的确不便表示恼火,因为他自己以前也这样对待过那位伙伴。但是希特勒可以因为墨索里尼没有成功而责怪他,这一点他确实这样做了。他表示担心英国人可能轰炸普洛耶什蒂的油田,并派遣战斗机去保护这些油田。然而,他并不十分热心派军队去阿尔巴尼亚,他的将军们也不主张他这样做。可是,他仍然考虑过从保加利亚进攻希腊,代号为“马里塔”;这样的一次进攻还可以起到控制保加利亚人的效果,他们由于意大利人的一再受挫,已经颇为恐慌不安。 
  1940年12月,墨索里尼在海上、在阿尔巴尼亚和在非洲的挫折已经明显甚至已成为灾难性的时候,希特勒觉得,无论是为了轴心国的团结,还是为了他同墨索里尼的友谊,都不允许他再无所作为了。德国最高统帅部作出一个计划,要把山地作战部队和装甲兵总共一个军,开到意希前线,协助意大利人固守阵地,并发动反攻,嗣后,如果有必要,这一个军将支援第十二集团军从保加利亚朝萨洛尼卡方向进攻。接受任务去检查这一计划的保卢斯将军判断,部队要到2月中以后才能作好准备,不断变动的战线,多山的地势,都将排除采取运动战的可能,而将需要正面强攻,这在人力和装备方面将付出如此大的代价,致使元首也犹豫不决。最后,他终于取消了这一计划。 
  丘吉尔在决定援助希腊前也同样十分踌躇过。他觉得,在这个勇敢的小国危难时舍弃不顾,在政治上和道义上都是行不通的。这个小国的顽强性,正在唤起各被占领国家人民的积极性,并博得从罗斯福起的美国人的钦佩。反之,他的陆军大臣艾登 [ 注:艾登任外交大臣后,他改变了主意,同意丘吉尔的看法了。 ] ,还有韦维尔,却认为保卫埃及是最为重要的;他们不想把打算用于非洲前线的增援部队转移到希腊去。首相的冲动以及他对冒险的热中,加上他对马拉松和萨拉米斯的回忆,使他作出援助的决定。希腊人是在2月8日向英国人求援的,从3月4日起,每周有两个运输船队,从利比亚前线或埃及的后备军中把六万八千人安然地运到希腊。这是一支临时拼凑的远征部队,装备也不足。 
  开始时一切都很顺利。正当有迹象表明,意大利舰队准备在运输船队前往希腊的途中进行截击时,驻在亚历山大港的海军部队就驶出海去,并于1941年3月28日夜间侦察到一支意大利海军分舰队。英国舰队在离意大利海军分舰队不到两英里半的地方向马塔潘角接近而未被察觉。意大利的大炮还没来得及开炮就被轰得粉碎。意大利三艘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被击沉。坎宁安海军上将写道,“你可以看到,整座炮塔以及大块大块的金属飞上了天空,船只很快都成了熊熊的火炬。”然而在行动开始前,这位英国海军上将曾经怀疑过,他的处于劣势的部队是否会很容易就成为敌人的牺牲品。但是受创的三万五千吨战列舰维多利奥·威尼托号却末发一弹便侥幸地逃跑了[ 注:c参见《马塔潘角海战》 ] 。 
    九、打垮南斯拉夫 
  为了或多或少地退回到魏刚的1940年计划上去,英国人需要做到两件事:避免使德国人卷入希腊,因此,他们的部队要严格地留在希腊中部;第二,经过一定的时间使南斯拉夫、土耳其和希腊结成联盟,艾登着手初步的外交接触。但土耳其人含糊其词;而在南斯拉夫,摄政保罗亲王又不肯吞食英国人放在他面前的诱饵——获得伊斯特里亚。唯一的结果是惊动了希特勒,他下令要南斯拉夫成为三国公约的一个签约国。 
  南斯拉夫人先求助于英国,但3月8日和9日在雅典,艾登和迪尔没能答应立即给他们以任何援助。向苏联的接头也没有得到回音:苏联驻贝尔格莱德大使带着南斯拉夫所要求的装备清单去了莫斯科,但他再也没回来。可是,南斯拉夫一度曾考虑过占领萨洛尼卡(他们曾为此征询过德国人的意见,却没有得到任何回答),之后他们就开始运送粮食和弹药去援助希腊。 
  于是,希特勒坚持要南斯拉夫签署三国公约,3月25日,保罗亲王以及茨维特科维奇和马尔科维奇的政府就屈服了。作为交换,德国和意大利保证不派军队通过南斯拉夫领土,并在一项秘密条款中,许诺把萨洛尼卡归南斯拉夫。 
  签署参加三国公约的消息在贝尔格莱德普遍引起愤慨,这即使不是英国(可能还有美国)的特工人员一手造成的,也是他们所煽动起来的,此外,艾登没有返回伦敦,而是在马耳他等待着。3月27日,一次军事政变推翻了摄政和政府。年轻的国王彼得宣布自己业已成年,并由西莫维奇将军任首相。 
  如果说,英国人曾希望对德国的南进设置一道障碍,那末,希特勒不失时机地粉碎了他们的幻想。4月6日,八百架飞机狂轰滥炸贝尔格莱德和南斯拉夫的主要交通中心。利用保加利亚作为出动基地,德国部队迅速将南斯拉夫与希腊切断。南斯拉夫甚至还没有动员完毕,德国人就在4月7日占领斯科普里,11日又占领萨格勒布。意大利人,匈牙利人和保加利亚人全都蜂拥前来一起参加这场屠杀;4月12日,贝尔格莱德沦陷。 
  英国人仅来得及搭救国王彼得和南斯拉夫政府,把他们带到英国。国王在那里参加了人数日益增多的流亡君主的行列。希特勒决定单独处理斯洛文尼亚,暂时将它搁置一边。匈牙利人占领巴纳特的一部分;意大利人占据达尔马提亚和一些岛屿;克罗地亚和门的内哥罗被宣布独立;南斯拉夫缩小到只有塞尔维亚一小块土地,置于德国的占领之下。对一些小国说来,反抗或反对希特勒德国是极不明智的。希腊快要领受到同样的教训了。 
    十、希腊被击垮 
  只有皇家空军曾在阿尔巴尼亚作过战,当时也仅用了五十架飞机,希腊人抱怨说,甚至连这五十架飞机也没有充分使用。至于远征军,只推进到拉里萨,就踏步不前了。这表明,英希同盟是不明确的。英国人仅想建立一个桥头堡,为有利时机的到来作准备;他们希望避免太大惊动德国人,以免后者在他们站稳脚跟之前进攻他们。他们还鼓励希腊人(这时他们已有十五个师)退回到他们的阵地上。但希腊人不愿不经战斗便放弃色雷斯和马其顿,他们也下不了决心从阿尔巴尼亚前线撤退,因为他们在那里正打着胜仗,并希望能同南斯拉夫人会合。英国人自己已决定,如果德国进攻,他们就一直退到塞莫皮莱。在这种情况下,盟军的任何联合行动都无从谈起。 
  4月6日——即进攻南斯拉夫的同一天,德国人从保加利亚(它是整个巴尔干军事行动的跳板)进攻希腊。在阿尔巴尼亚的希腊人迟至9日才想到撤退,但已经为时太晚了;包括一个装甲师的德国军队,已由莫纳斯提尔直下,包抄了他们的退路。希腊的部队还受到来自塞萨利方向的进攻,一个接一个被击溃,逃奔山中,被领导人命令分散开来。4月20日,帕普哥斯将军向德国人请求停战;直到这时,意大利人还没有越过希腊-阿尔巴尼亚边境,而希腊的后卫部队在撤退时也从未停止过对他们进行局部的反击。但这些小胜对希腊的命运起不了什么作用。4月27日,雅典被占领,卍字旗在阿克罗波利斯升起。国王乔治同他的政府逃往开罗,大部分希腊海军和商船队避到亚历山大港。这时,英国人几乎一仗未打,正艰难地从希腊和伯罗奔尼撒半岛撤退。他们再次大为丢脸地遭到敦刻尔克的情况,只救出军队,装备都丢掉了。事态再次表明,他们可以使用的军队是不足以执行他们所制订的庞大计划的。不错,他们还保持着克里特岛,但又能守多久呢? 
    十一、克里特之战 
  战争一开始,英国人就已认识到克里特在控制西地中海上的重要性;尤其吸引他们的,是该岛西部苏达湾的隐蔽的停泊场,他们想使它成为海军基地,当作地中海的斯卡帕湾,但没有人认真地去试图防守克里特,也没有人仔细地这样考虑过。无论如何,他们是没有充分的手段来这样做的,倒是英国舰队看来能够确保该岛,在开始介入希腊的时候,克里特曾被考虑作为前进补给基地;但骤然之间,它却成了最后一个据点,由两万两千名英联邦军队防守,其中包括弗赖伯格将军的新西兰师。 
  但克里特岛是无法防御的;所有的港口和飞机场都在比较没有掩蔽的北岸;在南部,有一块掩蔽较好的平原,可用作优良的飞机场,这时却来不及修筑。克里特已成德国空军和皇家海军之间角逐的场所——这是一场势力悬殊的战斗,正如挪威远征军所表明的那样。此外,从新近的事例也可以看出德军是如何进攻的,他们已在科林斯地峡空投伞兵,阻截正在向伯罗奔尼撒半岛撤退的英国军队。德国空军正运用大量集中兵力的作战方法,动用了七百一十六架飞机,其中有四百三十架轰炸机,包括有能装五百人的部队运输机和七十二架滑翔机,空投了由三个山地步兵团、一个装甲营和一个摩托车营组成的一整个空降师。仅仅这样一次突然行动,进攻者就显示出自己的力量。他们象一支从天而降的第五纵队,插入敌人防御阵地的心脏,守军面向海上,敌人却抄了他们的后路。 
  当盟军多次试图夺回飞机场并阻止源源而来的德国增援部队都失败之后,想留在岛上的任何企图显然都注定不会成功的了。但撤退也并不那么容易。首先,由于丘吉尔顽固的乐观想法,撤退被搁置下来。1941年5月20日,当德国伞兵纷纷在岛上降落时,丘吉尔打海底电报给韦维尔说:“在此战争转折关头,克里特之胜利至关重要。务必尽一切可能争取胜利。”直到5月26日新西兰弗赖伯格将军宣布战斗已濒绝望的时候,才下令撤退,又一次只撤出人员,不管装备。但英国舰队在最近几天中已大大削弱;例如,航空母舰可畏号上的战斗机已经全部损失。人员只能在夜间——从午夜到凌晨三点之间——从毫无掩蔽的海滩上撤走,以使船只在夜幕的掩护下不至遭到德国空军的轰炸。从5月28日到6月1日的四个晚上,完成了运走一万六千五百人的惊人业绩,但三艘巡洋舰和六艘驱逐舰被击沉,两艘战列舰和一艘航空母舰被击毁,好几个月无法作战。 
  在希腊进行的军事行动以惨败告终;用坎宁安海军上将的话来说,这是“皇家海军史上一段灾难性的插曲”。它无情地暴露出英国人的弱点。坎宁安写道,“挽救克里特,”所需要的仅仅是“三架远程战斗机和几个轰炸机中队而已”。没有制空权,制海权显然是没有用的。而且,正当在这次战斗中首当其冲的新西兰人和澳大利亚人表示不满的时候,非洲英国部队的日益消耗,加上德国增援部队的到达,又将使英联邦遭到另一次惨痛的挫折。 
    十二、隆美尔与非洲军团的节节胜利 
   1941年1月,希特勒已决定出兵利比亚以及马耳他和希腊去援助意大利人。他认为,丢失北非,虽然从军事上看是可以允许的,但将会在意大利引起心理上的强烈反响,而这还是避免为好。与雷德尔海军上将要求“在1940-1941年肃清地中海”的主张相反,计划开往非洲的增援部队其意不在采取攻势,只是为了巩固意大利的战线。因此,首先派去的是一个轻装备师;之后又派去一个装甲师;这两个师组成了“非洲军团”,由隆美尔统率。隆美尔是德国坦克部队指挥官之一,他曾于1940年6月沿着法国公路长驱直入。 
  隆美尔刚一到达非洲,便自己主动地发动一场闪电战,重新攻占昔兰尼加,使他直逼埃及的大门。隆美尔是个不在乎饥饿,不怕寒暑,不知疲倦的人。他顽强而富于想象,思想和行动同样敏捷,而又总是亲临前线。他认为要迅猛进攻,不给敌人以喘息时间。他的鲁莽有时使他和自己的部队失掉联系,有一次几乎被俘。他从来不在指挥所里;他经常使下属不知所措,因为他不给指示便离开了他们,尤其是他和参谋长一同走掉的时候。但作为弥补的,是他能利用战场上的一切有利时机。由于他总是和士兵在一起,和他们同甘共苦,分担一切艰险,因此,很快他就成为一个极得军心的人物。他的辉煌成就使他在生前就成为传奇式的英雄;他是“沙漠之狐”。 
  同他作战的英国将军们给人们的印象是,唯恐误了自己喝茶休息的时间。他们在适应沙漠战方面,在建立三军密切配合方面(仗是在离海岸不到四十英里的地方打的,因此海军不时参与),正遇到巨大的困难。在各方面,隆美尔都比他们棋高一着;只有在装备上获得巨大优势时,他们才能重占上风。 
  隆美尔利用英国部队调往希腊的空隙,迫使敌人离开阵地,他不理睬意大利领导人的反对(他应是他们的下属),一直向前推进。但他未能占领托布鲁克,因此该地成为他北翼的芒刺达二百天之久。当他到达埃及边境时,由于缺乏汽油并收到希特勒的命令(因为元首不想将大批军队派往非洲),隆美尔只好在他正想一举攫取苏伊士时停了下来。 
  英国人得以在马特鲁港组织防御,那是尼罗河三角洲这个极其重要地区的正面。可是,这时形势已变得完全有利于轴心国。与此同时,马耳他由于驻西西里的德国空军的轰炸而失去作用,英国人发现他们穿过地中海的通道已被阻断。另外,由于维希政府暗中协助,以及根据“巴黎草约”的条款,意大利货船在灾尼斯的水域行驶,正源源不断地给隆美尔派来了增援部队。再则,在德国胜利的鼓舞下,阿拉伯民族主义者正蠢蠢欲动,他们并不掩饰对英国人的仇恨;在埃及和在叙利亚都是如此。 
    十三、叙利亚的战事 
  1941年4月,伊拉克的一次军事政变废除了摄政,并使拉希德·阿里将军掌了权。他与耶路撒冷的伊斯兰教法典说明官一起秘密筹划一次反英和反犹的阴谋。拉希德·阿里解散了议会,宣布伊拉克独立,并于5月2日进攻巴格达的英国驻军。德国人不愿放过这一机会,但要援助伊拉克的叛乱者,他们必须通过叙利亚。1941年5月11日,赖伐尔下台后一直是维希政府首脑的达尔朗海军上将,在贝希特斯加登 [ 译者注:希特勒及纳粹高级官员的居住地。位于德国东南与奥地利接壤处。希特勒的私人住所“鹰巢”位于山顶。 ] 接受了希特勒口授的“草约”条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确信德国必胜的达尔朗海军上将,终于看出同德国合作的可能性。这是他一直在追求的东西,希望借此可以促使德国稍稍放宽停战协定中的苛刻条款,并在未来给法国带来好处。谈判的内容广泛,包括同意德国人使用权利亚港口和机场,以便援助伊拉克反叛者,他们将得到根据停战协定由法国贮存起来的武器。此外,隆美尔还将通过突尼斯的领海以及由陆路、铁路和公路(由法国提供必需的运货汽车)获得补给。最后,德国人还将在达喀尔和比塞大获得基地。维希政府再次考虑把有异心的赤道非洲殖民地争取回来的可能性。 
  达尔朗回到巴黎,就签署了已由维希政府批准的草约,并下令履行。但草约的履行需要驻非法军总司令魏刚将军和总督布瓦松将军的合作。他们被召到维希后,强烈抗议草约的签订,并认为在非洲的军队不会同意草约的条款。他们建议,作为交换条件,法国应当向德方要求让步——释放战俘,削减占领费,这后一点是德国人所不能同意的。已在突尼斯开始对草约的履行这时停了下来,而且由于伊拉克反叛者的迅速失败和隆美尔的胜利,使法国的合作不再必要,因此德国人遂未坚持草约的严格实施。 
  但在法国,对维希政府破坏停战协定产生了极大的愤怒。法国外交部法律顾问帕斯托尔·巴德旺强烈谴责这种做法。在伦敦,愤怒之情更甚。那里的自由法国分子猛烈指责这是“维希的出卖”。有希望的迹象是:反对“草约”的丹茨将军的军队正等着机会与贝当决裂。戴高乐将军劝英国人试行占领叙利亚,他们颇为勉强地这样干了,因为他们知道代价很大,而自己的力量有限。结果这一企图变为法国人之间可悲的冲突,因为期待与维希决裂的事并未发生,至少没有全部发生。 
  尽管有美国的压力——李海海军上将告诉贝当说,“在叙利亚抵抗英国人,并不有利于法国,而有利于希特勒”——维希政府仍决定一战。贝当回答李海说:“英国人进攻了我们。我们知道,我们将失去叙利亚,但我们决心奋战到底。”经过几周的战斗(在战斗中,双方各有几千人伤亡),丹茨将军与英国人签订了停战协定。同戴高乐将军所估计的相反,只有少数法国军官和士兵加入了自由法国,而大多数却反而对他表示刻骨的仇恨。卡特鲁将军宣布了叙利亚和黎巴嫩独立的原则,但这一原则只在战后才得以实现。 
  与此同时,英国人收复了巴格达,并将他们能信赖的人重新安置在伊拉克掌权。中东已被封锁,防止了轴心国的插手,英国人恢复丁对阿拉伯世界以及那里的丰富石油资源的控制。这是1941年6月笼罩英国的黑暗中出现的一线曙光。 
    十四、1941年6月的态势 
  1941年6月,事情已经很清楚,随着英国在不列颠之战获得初期胜利以及随后在海上和非洲取胜之后,它已经进行努力去达到一种待机状态,而这是它忽视如此之久以致难以迅速达到的。它曾一再受挫折。不错,它的领土此时已防御得较好了;它已经征集和训练了三十七个师,虽然它们都缺少坦克。这时的危险看来已不是敌人在不列颠群岛的登陆,而是朝直布罗陀方面的进攻——直布罗陀的防御虽已赶紧加强了,但仍有理由担心——尤其可能的是敌人在亚历山大方面的进攻。叙利亚问题可喜的结局,保障了埃及的后方,排除了敌人从北面进攻的任何可能性,但在昔兰尼加的边境上,却危机四伏。敌人正在切断英国与它的亚洲殖民地的联系;英国还由于大西洋上被击沉的商船日益增多而正处在与美国的联系被切断的更大危险之中。甚至在地中海,皇家海军也处于绝境。
  毫无疑问,英国正被迫在未来的一段长时间内采取守势。丘吉尔为此而感到焦躁,但他也无可奈何。德军的胜利,德国潜艇的累累战果,再加上德苏条约正顺利地起着作用,这些事实已经把对德国的封锁变为对不列颠群岛的封锁。尽管英国舰队继续兢兢业业地警戒着欧洲的海岸线,对颁发进口通行证卡得极严,然而所有这一切仅能对维希政府施加压力,而该政府却继续对德国保持着善意的中立态度。丘吉尔确实想过要把成吨的炸弹倾泻到德国领土上,也曾要求制订大量生产飞机的方案:两年内生产一万四千架飞机。但这些飞机当时并不存在,而他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能到手,并且此时对德国城镇、交通和合成汽油厂的轰炸仅具有象征意义而并无实效。至于英国人在欧洲登陆,那更是白日做梦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们怎么能不作出这样的结论:即使英国人不再会失败,它也仍没有机会赢得这场胜利。这就是维希政府首脑们的坚定信念。虽然意大利本身表现了惊人的软弱,但德国难道不是比先前任何时候更显得不可战胜吗?任何主动行动只能来自希特勒。他下一步将干些什么?地中海为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亚历山大和苏伊士处在德国空军的轰炸范围之内;不稳定的阿拉伯人只是刚才平静下来,很容易再使他们闹起来;隆美尔一旦得到更多的坦克和汽油,就能继续胜利进军,而这一次他将攻占开罗了。即使面临这样一些阴暗的前景,丘吉尔仍然可能不会承认失败。可是,如果可以动用的德国军队全部猛扑不列颠群岛,他又能支持多久呢? 
  但希特勒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这时他绝不改变进攻苏联的决定。1941年6月1日,装甲师和大部分空军撤离了巴尔干。1941年6月22日,他们入侵了苏联。由于希特勒的有意选择,战争立刻扩大成世界性的规模。充分自信的希特勒,好象已对两线作战消除了顾虑,尽管丘吉尔在地中海周围大胆的军事行动曾迫使他分兵作战,使他损失了宝贵的时间。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它的规模、性质,甚至目标都将发生变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大家評論呀,同志們想讀甚麼樣的文章告訴博主啊!

热门帖子

網誌存檔